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主餐. Show all posts

Friday, December 7, 2012

[食譜] 秋日晚餐: butternut squash & leek 鹹麵包布丁



這個食譜將秋天常見到的兩種食材: butternut squash 和 韮蔥 leeks 運用在鹹口味的麵包布丁中,是我之前感恩節 potluck 火雞旁的配菜之一。其實以它的份量和豐富的材料,單獨當主菜也可以,類似鹹派 quiche 的口味也可適合早午餐。

材料:

butternut squash 約 2 磅 切丁
橄欖油 2 大匙
百里香 thyme 約 2 大匙 切碎
鹽、胡椒 適量
奶油 1 大匙
韮蔥 leeks 2 支
蛋 4 個
Half and half 2 杯
Parmesan cheese 2 大匙
法國麵包 約 6 ounces (180 g)
義大利火腿 prosciutto 約 2 ounces (40 g,大約是 4 張薄片)

做法:



烤箱預熱至 400°F (約 205°C)

Butternut squash 我是買冷藏包裝切好的,不用自己殺 (哈)。



新鮮的百里香 thyme 只要捏住頂端往下滑就能順利取下葉子。新鮮的百里香比乾燥的多了一股淡淡的清新香味,但兩者味道相差不多,找不到新鮮的用乾燥的代替就行。



butternut squash、切碎百里香和橄欖油在大盆中拌勻,平鋪一層在烤盤上 (注意盡量不要讓它們相疊,受熱不均勻的情況下會讓水份聚集,達不到烤的效果,反而像是蒸的),在 400°F 烤箱烤約 25 分鐘。



烤過且放涼的 butternut squash 像這樣,表面油亮但有點皺,而且已經熟透。



韮蔥 leeks (綠色的葉子已經切除,這部份太硬通常是不吃) 和義大利火腿 prosciutto。Prosciutto 是硝製的義大利火腿,大部份的 prosciutto 沒有經過煙燻的步驟,且常由機器切成薄片後販售。



韮蔥在生長過程中常會夾帶泥沙,對切後在水龍頭下沖乾淨後再切成約 3-5 公厘粗的細絲。



對切後再逆著紋路切成細絲,以融化奶油、以小火炒至熟軟,約 15 分鐘。



炒軟的韮蔥。質地和香味與韮黃有點像。



蛋、half and half、parmesan cheese 和少許鹽、胡椒在大盆中打散,加入去皮後切丁的法國麵包,浸泡約十分鐘。可以選用自己喜歡或用剩的麵包,法國麵包較一般麵包要乾,能吸收較多的水份,最後的成品會較紮實。half and half 是牛奶和 light cream 1:1 混合而成,乳脂含量約 10% 左右,自己調配或若不想加太多脂肪,直接用牛奶代替都行。



放涼的 butternut squash 和韮蔥加入蛋液混合,最後加入用手撕成小片的 prosciutto。倒入模型內 (以大的瓷製烤盤如 casserole dish 最適合),在 400°F 烤約 1 小時至蛋液熟透即成。



我手邊沒有大型的烤盤,於是分成兩份來烤 (一份自用、一份帶去 potluck)。體積較小,約 40 分鐘就熟透。





這道菜在感恩節時當成了配菜,但它本身也很適合當成主菜,配上一些烤過的蔬菜 (如照片中的 roasted Brussels sprouts) 就很棒。麵包布丁非常美味,parmesan cheese 給了它類似鹹派的感覺,butternut squash 味道有點介於地瓜和南瓜之間,但味道比較清淡,不如上兩者濃郁,所以若找不到 buttersquash,可試著用南瓜代替。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生的 prosciutto 的味道,但經過烹調後的口味還不錯,還帶點嚼勁,同樣地 prosciutto 也可用一般洋火腿、甚至培根代替。

延伸閱讀:

好吃的 No.1 配菜: [食譜] roasted Brussels sprouts 烤球芽甘藍
用布里歐 brioche 麵包和巧克力榛果醬的甜麵包布丁: [食譜] 麵包布丁 Nutella banana brioche bread pudding

read more

Monday, November 5, 2012

[食譜] roasted Brussels sprouts 烤球芽甘藍



原本對 Brussels sprouts 球芽甘藍 (也有人叫抱子甘藍) 沒什麼特別感覺,常見的做法是清炒或是用水燙過,有時會用火腿或培根來調味,味道就像是一般美國會買到的包心菜 cabbage 那樣,而菜梗的部份會帶微微苦味。烹煮過久菜梗則會變得軟爛而苦味變重,且口感不佳。直到某次聚餐點了一道用烤的 Brussels sprouts,是完全想像不到的好味道,從此我就常在家中烹調這樣蔬菜了,而且再也不用其他做法。



當時點的 roasted Brussels sprouts,已經烤到有點焦黑到看不太出是什麼蔬菜了,不過真的超級好吃。



Brussels sprouts 長得就像是包心菜的縮小版,其實它和包心菜、青花椰菜算是近親,而且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烹調後會帶有點青臭味,這味道其實是某種硫化物帶來的,所以有些小朋友不愛青花椰的味道。不過 Brussels sprouts 在高溫烤過以後,這種硫黃味就感覺不太出來了,而且它含有高度的糖份,這些糖份會在烤的過程中焦糖化,也是為何之前在餐廳點的看起來會焦黑的緣故。



做法非常簡單: 首先把菜梗最底部有點髒污的部份切除,在縱向對切成兩半,用少許橄欖油、鹽和胡椒拌勻,在 350°F (約 175°C) 烤箱中烤約 20-25 分鐘 (我是讓它們全部朝同一面先烤 15 分,再翻面續烤 5-10 分) 至喜歡的焦黑程度即成。



自己吃烤到微焦就好,我喜歡還留點清脆的感覺。



配上半付烤雞胸肉和一點麵包,就成為簡便的一餐了! 烤過的 Brussels sprouts,微焦的外皮變得很香酥,原本的青臭味幾乎吃不出來,如果因為不喜歡它的味道而有所疑慮的話,不妨試試看這種做法。

延伸閱讀: [食譜] 簡易烤雞胸肉 請參考我的烤雞胸肉食譜,讓雞胸肉保持最多汁的秘訣就是連皮帶骨用烤的。

read more

Monday, October 29, 2012

[食譜] 秋日的早午餐: 南瓜比利時鬆餅 pumpkin waffles



秋天常用的食材,除了蘋果外,大概就屬南瓜最具代表性了吧。萬聖節也快到了,除了化裝舞會和帶著小朋友做 trick-or-treat 外,將南瓜做成料理也是不錯的選擇。這道「南瓜比利時鬆餅 pumpkin waffles」,能帶來飽足感,適合當成秋日時節的早午餐。食譜是參照 Food Network Magazine 裡刊載名廚 Claire Robinson 的做法加以調整。



材料 (兩人份):

南瓜泥 pumpkin purée 3/4 杯
中筋麵粉 all purpose flour 1 杯
發粉 baking powder 1/2 茶匙
小蘇打粉 1/4 茶匙
鹽 1 小撮
肉桂粉 1 茶匙
黃砂糖 brown sugar 1/4 杯
蛋 1 個 (蛋白、蛋黃分開)
酸奶油 sour cream 2 大匙
牛奶 1/2 杯
無鹽奶油 2 大匙
糖粉、楓糖漿 適量

做法:



將 2 大匙份量的無鹽奶油融化。



南瓜泥 pumpkin purée 我用的是罐頭製品。罐頭的南瓜泥其實品質不錯又耐放,而且可以省去自己切、烤南瓜並攪碎的時間,尤其有時買到的南瓜纖維較粗不易入口,罐頭製品就沒有這種困擾。

(美國的超市除了 pumpkin purée 之外,還買得到一種叫 pumpkin pie filling 的罐頭,通常罐上的圖案會是派的圖片,裡面是調過味的南瓜派餡,小心別買錯了。)

如果選擇自己處理南瓜泥的話,可以買一個 2 磅左右的南瓜對分成四份,去籽後分別用鋁箔紙稍微蓋住,在 350°F (約 175°C) 烤箱中烤約一小時後,將果肉取下,再以食物料理機攪打成泥即成。如果太溼,用篩網濾去些水份 (約 30 分鐘) 再用。



將麵粉、發粉、小蘇打粉、鹽和肉桂粉在盆中混合 (若不喜歡肉桂粉的味道可酌量減少,1 小匙的份量其實只有淡淡肉桂味)。



將其他溼的材料 (南瓜泥、蛋黃、黃砂糖、酸奶油、牛奶) 在碗中混合,再混入融化奶油。(沒有酸奶油可用等量的優格代替,這是利用酸性的乳製品與小蘇打作用)



將所有溼性材料倒入乾粉中,拌勻至看不到乾粉為止,切勿攪拌過度使麵粉出筋。



蛋白用打蛋器打至硬性發泡。



將蛋白霜很小心地混入,即混合發泡鮮奶油常用的方法 "folding": 將橡皮刮刀從麵糊下方切入,再將麵糊覆蓋至蛋白霜上,反覆至完全沒不到蛋白為止。此時的麵糊會變得更蓬鬆。



將麵糊分成兩份,依照鬆餅機的設定製作比利時鬆餅。由於這個食譜麵糊比較濃稠,建議調整至較深的設定以確保麵糊熟透,而且會有比較漂亮的顏色。



鬆餅本身就有調味,灑些糖粉、配一點楓糖漿 (剛好買了罐佛蒙特州來的) 就很棒了,不太需要其他的配料。



由於鬆餅含了相當比例的南瓜泥,所以吃起來雖然外酥,但裡面很紮實,和一般比利時鬆餅的鬆軟有些區別。奶油、南瓜和淡淡的肉桂三者味道很調和,每一口都是滿滿秋天的感覺。想做有別於用鬆餅預拌粉等半成品的鬆餅,這個食譜很值得一試。

read more

Thursday, July 5, 2012

[食譜] spaghetti al limone 夏季清爽的檸檬橄欖油義大利麵



炎炎夏日,忙了一天回家後容易胃口不好,而且會很不想下廚。這道 spaghetti al limone,同時帶有檸檬和橄欖油的清香,開胃且烹調時間短,很適合成為這個季節的主食料理。

Spaghetti al limone (我個人常戲稱它叫"贍養費義大利麵",因為英文諧音的關係。嗯不太好笑) ,是義大利家常經典的麵食,它的材料和做法都非常簡單,但檸檬汁的比例常影響到最後成品的好壞,比例不對可能導致太酸或淡而無味。這個源自於 America's Test Kitchen 的食譜,利用現刨的檸檬皮來增加清香、鮮奶油來中和檸檬汁的過度酸性,而橄欖油的果味也能適度突顯。



材料 (2-3 人份):


spaghetti 義大利麵 一磅裝 半盒
橄欖油 2 大匙
shallot 紅蔥頭/珠蔥 中 半個
鮮奶油 2 大匙
檸檬皮 lemon zest 約一顆份
檸檬汁 2 大匙 (約 1-1.5 顆 份量)
parmesan cheese 粉 1/4 杯
胡椒 適量
basil 羅勒葉 數片



紅蔥半顆切碎末、檸檬刨出細皮 (檸檬皮中含有檸檬芳香的油份,刮取時注意不要刮到白色苦澀的部份了)。



水燒開後,加入半大匙的鹽和 spaghetti 義大利麵 (我用的是全麥的麵條所以顏色比較深) (煮麵水含有足夠的鹽份非常重要,水沒加鹽會影響最後的成品很大)。依照包裝盒上面指示 "al dente" 的時間約 1-2 分鐘前將麵取出於大碗備用。保留約 3/4 杯的煮麵水。



以半大匙的橄欖油和少許鹽將紅蔥頭 shallot 炒香,約 2 分鐘。紅蔥頭的糖份較一般洋蔥高些且較不辛辣,爆起來卻更香。



加入鮮奶油和保留的煮麵水,煮約 3-4 分鐘至紅蔥頭熟軟且湯汁變稍濃稠。

(煮麵水裡含有義大利麵烹煮時釋放出來的澱粉,可以幫助收汁。平常用店裡買的罐裝紅或白醬料理時,也可以靠煮麵水來調整需要的濃稠度,不用擔心用水來調變得太清。所以煮完義大利麵後,別急著把煮麵水倒了,記得保留一些來調醬汁。)



等待收汁的時間,將羅勒葉片片層疊捲成雪茄狀,再切成細絲。這個技術有個響亮的法國名字,叫做 chiffonade。不過切羅勒的刀子要非常利,不然切口馬上會氧化變黑 (就像照片這樣子,這時就知道投資一把好刀子的重要啊)。

將爐火關了,麵倒回鍋中,加入檸檬汁、檸檬皮、parmesan cheese、剩下 1 1/2 大匙的橄欖油和少許胡椒。充份拌勻,蓋上鍋蓋約兩分鐘讓味道稍微吸收,即可裝盤食用。



(為了好看麵裝少了一點,其實一人份的麵還要多一些)





義大利麵雖然清爽好吃,但正餐完全沒有肉對我來說完全不行。我用少許油爆香了剩下的紅蔥頭和羅勒葉,再用這個充滿香味的油來煎一小塊雞腿排。

(煎肉時記得把紅蔥頭取出,不然會焦。炸過的紅蔥頭也別丟了,還可以灑在麵上增添風味。)



read more

Thursday, June 14, 2012

[食譜] 鮭魚煎餅 salmon cakes with creamy sesame sauce

這道 salmon cakes 是從 Food Network 名廚兼營養學家 Ellie Krieger 的節目中學的,很容易做。雖然用的是罐頭鮭魚,但成品做出來比想像中好吃很多,隔餐微波加熱後的味道也不錯。不用麵包粉而使用全麥土司讓這道主菜更健康。



材料:
鮭魚罐頭 15 oz 一罐 (超市大約賣 $3 左右,不需要選去皮去骨的,boneless skinless 較貴)
荸薺 (water chestnut) 小 (8 oz) 一罐 切碎
蔥 2 枝 切碎
香菜 約 1/4 杯 切碎
蛋 2 個
全麥土司 三片



首先將土司切邊後以食物料理機碾成麵包粉。

將鮭魚罐頭的湯汁濾除後,用叉子將魚肉弄碎。加入蛋、麵包粉、切碎的蔥、香菜、荸薺,混勻並加少許胡椒調味。大約等份成六份後用手整成肉餅狀。



鍋裡加 2 大匙的油,將 salmon cakes 兩面煎各約五分鐘至兩面金黃即成。



食譜中還有介紹醬汁的做法,不過我手上沒有材料,就簡單地將 1 大匙美乃滋、1 小匙醬油和 1 小匙麻油混合,結果出乎意料地美味,可以試試。

read more

Friday, May 11, 2012

[食譜] 自製蔥油餅



實際做過蔥油餅之後才發現原來很簡單的啊。

從台灣回來之後,一直很想做一些台灣風味的早餐,而且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製作的。烤土司夾奶油、果醬、花生醬雖然快,但天天吃已經吃得很膩了。蔥油餅/蛋餅是很很好的選擇,花個五分鐘油煎就能上桌,不用太多油也好清理。

材料:

麵團部份 --
中筋麵粉 all purpose flour 1 1/2 杯
熱水 (70-80°C) 1/2 杯
冷水適量

油酥部份 --
麵粉 2 大匙
沙拉油 2 大匙
麻油 1/2 大匙
蔥花適量、鹽 1/2 小匙



首先製作麵團。麵粉加入約 70-80°C 的熱水,充份拌勻。待麵粉稍涼至手可以操作的地步,加適量冷水至麵團成型。麵團揉到三光 (麵團、手光、容器光) 狀態 (像照片裡的麵團還是會沾手),靜置約 30 分鐘讓麵團鬆弛。

麵粉加熱水是所謂的「燙麵」,主要原理是讓麵粉內的蛋白質 (也就是麵筋) 變性,如此揉成的麵團比較柔軟,也容易延展。通常用油煎的麵點如蔥油餅、餡餅等會採用燙麵的步驟。



將麵粉、油混合做成油酥。青蔥切成細碎的蔥花。



擀麵棍和麵團以適量的手粉防沾黏,將鬆弛後的麵團擀開至約 0.3 公分厚度。



抹上油酥後,均勻撒上蔥花和鹽 (我個人不是很愛青蔥所以只放了一支)。



捲成一大長條,等分成三或四段。



將每一捲的兩端收緊 (這樣擀開時油酥才不會沾得到處都是),可以立即擀開煎熟,或是裝在夾鏈袋中冷藏保存 2-3 天。也可以擀開後用塑膠紙分開後冷凍,就像市售的冷凍蔥油餅一般。



食用時,砧板和擀麵棍上手粉後,將麵團擀開成薄片 (自己吃就不管擀得圓不圓了)。



平底鍋加少許油,將兩片煎熟即成。



加個蛋就是蛋餅了,是蛋白質、醣類和脂肪都兼顧的早餐。蔥油餅本身很酥且帶濃濃蔥香,捲著油酥的麵團再擀開確實達到了分層的效果,和外面賣的蔥油餅著實相去不遠。重點是自製的蔥油餅可以自己控制材料,避免攝取市面上蔥油餅多用較不健康的豬油或酥油,而且當然也較衛生可靠。更不用說作法簡單,材料也都是廚房隨手可得的,很值得一試。

read more
Blogger Template by Clair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