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廚房器具. Show all posts

Monday, June 25, 2012

[廚房] 保持黃砂糖溼潤的好物 brown sugar disc



像台灣這樣潮溼的地方大概完全沒有黃砂糖 (brown sugar) 乾掉的困擾吧 (笑)。不過在氣候乾燥的國家,黃砂糖沒及早用完很容易就結塊。我曾經發生過買了一紙盒裝的 dark brown sugar,未拆封,忘在櫃子深處結果結成一整塊的慘劇。這次新買的黃砂糖,即使用了兩層夾鏈裝包裝,最後還是整個結塊。

先前就在電視上看過這個維持黃砂糖溼潤的好物 brown sugar disc (也有 brown sugar saver 等不同的說法),本想在 Amazon 上訂購的,沒想到一位噗友在商店看到就順便幫我買了一個 (太感謝!),拿到當天就趕快來救我的砂糖。



先浸泡在水中約 15 分鐘。



原理很簡單,它其實就是塊紅土,吸飽水後會將水氣慢慢散發出來,乾掉結塊的黃砂糖就會逐漸恢復溼潤。



最近買的砂糖,剩下半包,但已經硬得像石頭一樣,可以看得出表面被我用湯匙刮出了白糖的痕跡。

(除非特別標示非精製/半精製的 raw sugar,美國大部份的 brown sugar 都是白糖再加糖蜜 molasses 製成。)



把 brown sugar disc 放進去,夾鏈袋封好。



隔天的結果,水份滲透的部份大概到一半,下半部沒照到的部份還是硬的。



隔兩天連最底部都變軟了,手指就按得下去。



實際使用時 (當時正在做 Apricot oat bars),除了少數地方刮出的白糖痕跡還在之外,其他部份就溼潤地像剛買的一樣,原本報銷的黃砂糖真的救回來了!

read more

Monday, March 26, 2012

[食譜] Immersion blender + LC 鍋 做蔬菜濃湯



圖為 winter squash soup,我在起鍋前加了點培根增味。

乍暖還寒的時節,有時天氣突然冷下來會很想喝個湯,喜歡喝濃湯的我又覺得常常用奶油炒麵粉 (roux) 不太健康,這時以根莖類或纖維素高的蔬菜為底做成的濃湯就很適合,脂肪量較低且有飽足感。更重要地,蔬菜濃湯很適合分裝冷凍,沒時間做湯時就拿出一份煮滾即可。

這類蔬菜濃湯的做法其實蠻固定的,首先將辛香植物 (洋蔥、紅蔥 shallots、或韮蔥 leeks) 炒香,再加入主題的蔬菜 (常用的如南瓜、紅蘿蔔、豌豆、青花菜等) 和高湯,燉煮至材料熟透再用果汁機或手持攪拌器 immersion blender 打成濃湯即成。起鍋前可以加點鮮奶油、或是火腿、培根等增添風味。

Winter squash soup 是我很喜歡做的湯,這也是 Food Network 名廚 Ina Garten 有名的食譜 (連結) 之一。以清甜的 butternut squash 為底,加上風味濃郁的南瓜,這道湯很適合搭配肉類的晚餐,或是配麵包、三明治當做主食。我把它的原食譜稍做調整,減少南瓜的量,省去了最後的 half-and-half,最後成品味道還是很棒且更為清爽。

材料:



洋蔥 兩顆
植物油和奶油 各一大匙
butternut squash 一磅半 (大約是一個去皮後的份量,我在 Trader Joe's 找到切好包裝好的)
南瓜泥 pumpkin puree 半罐 (大約是 210 g)
雞高湯 (chicken stock 或 chicken broth 隨喜好,最好選低鹽,市面上的含鹽高湯多較鹹) 3 杯
鹽、胡椒 適量

做法:



洋蔥切丁,中小火以植物油和奶油炒香至半透明狀,約 5 分鐘。



加入 butternut squash,南瓜泥、雞高湯,拌勻後加蓋以小火煮約 20 分鐘,直到 butternut squash 軟爛。



罐頭裝的南瓜泥比自己烤南瓜再取果肉要來得方便許多,尤其是美國常見的 sugarpie pumpkins (就是萬聖節燈籠的那種),帶有比較粗的纖維,料理前先得過篩網過濾才行。



最後用 immersion blender 將湯攪打至滑順沒有顆粒、加鹽、胡椒調味即成。我的習慣是攪打時將火先關了,一方面是避免靠近時突沸,另一方面也避免電線接近火源。攪打完後開火稍微再滾一下。沒有 immersion blender 也可以用果汁機代勞,但記得放到不燙時才攪打,攪打後的湯再倒回鍋中再加熱一次。



食用時可以搭配自製的麵包塊 croutons (將土司或喜歡的麵包切塊拌少許 油/奶油 用烤箱烤或平底鍋煎幾分鐘即成),我個人還喜歡加些培根或煮熟的雞胸肉,增加風味也多攝取些蛋白質。

如果蔬菜本身澱粉質不夠高,可以加一顆馬鈴薯下去加濃稠度。比如以玉米為底的濃湯 (還可以很時髦地叫它的法國名字 corn vichyssoise)。



和 winter squash soup 幾乎相同的材料,只是蔬菜換成玉米,並加了一顆馬鈴薯 (一般的 russet potatoes 即可)。有些食譜會把洋蔥換成韮蔥 leeks。



重要的是玉米最好是買新鮮帶梗的,玉米切下後梗上留著的白色汁液正是精華所在。



別忘了將梗一起放進去煮。



用 immersion blender 攪打後會像這樣,加了玉米梗的湯鮮甜地讓人意外,不過玉米的纖維較粗,攪打仍會有些許沙沙的口感,如果要請客或為了特別場合的話,建議用篩網過濾過,賣相會很像高級餐廳的玉米濃湯。

read more

Friday, April 22, 2011

[廚房] Le Creuset Signature Dutch Oven (3 1/2 Qt) 開箱!

之前一直和朋友笑稱,每個 home cook 都要有一支 Le Creuset 鍋才行。不過由於它的高單價,即使家中各式大小廚房用品大概都有了,還是缺了個鑄鐵鍋。幾個禮拜前逛 Williams-Sonoma 時發現 LC 出了一款較低價的 Dutch Oven,覺得是該擁有一只 LC 鍋的時候了。

這款 Le Creuset Signature Round Wide Dutch Oven,在 Williams-Sonoma 的售價是 $129.95 + tax。這期間剛好收到了 W-S 寄來的 free shipping coupon code,就直接在網路上訂了。

東西就在我前往 Washington DC 賞櫻的前一晚到了!



W-S 很仔細地在六面都鋪上空氣包,所以裡面的紙盒保持地很完整。



盒子的側面標示了 LC Dutch oven 的特性: 完美導熱、終身保用。也適用於各式爐面: 玻璃陶瓷、電磁爐、電爐、瓦斯爐、電線圈、烤箱,整個鍋身也是 dishwasher safe。



箱子打開後先看到的是鍋蓋,還有說明書及簡易食譜。



我選的是比較少看到的海洋藍 (ocean),有著 LC 鍋最讓人喜歡的漸層色塗裝。



內面是鍍上淡色琺瑯,食物烹調的情形可以很明顯看到。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只鍋,除了琺瑯鍋本身就有的特性: 整個鍋身是 cast iron,導熱快速、不易降溫、耐熱所以可以輕易貫徹 "cook on stovetop, finish in the oven" 的烹調方法。這只鍋容量 3 1/2 Qt,重量只約 9 lb 多一些,自己清洗毫不費力,很適合獨居或是小家庭用。設計上是寬鍋面,很適合 browning meat,常見的另一款 3 1/2 Qt 的鍋面就小一些了 (不過寬鍋面犧牲的就是高度,燉湯燉粥就沒那麼合用),不過這一款的價格又低上蠻多。

目前這一款 Dutch oven 似乎只有 W-S 有在販售,這間店的貨品是以高檔+貴出名。如有興趣選購其他舊款的 LC 鍋,還是試試 Amazon 或是 outlet stores。

read more

Tuesday, March 1, 2011

[廚房] 買了台新的磨豆機

前幾天去星巴克買咖啡豆,店員告知他們磨豆機壞了,回到家打算自己磨時才發現我的磨豆機已經送給在加州的朋友,這一年多來一直都是請店家幫忙磨的。於是花了十幾分鐘在網上搜尋,最後挑了一台價格便宜,似乎又蠻好用的這台 Mr.Coffee 磨豆機

(不過說真的,光從產品頁面的介紹,很難真實地了解到底網頁上寫的那些特點特別在哪裡,即使看了使用者的評價,也只能了解大致的優缺點,和評估是否會買到不適合產品的風險吧。像介紹中所提到的 chamber maid cleaning system,還真的是拿到實物了才知道它的作用是什麼。)



這是拆封前的外盒。



這是磨豆機本身剛拆封的樣子,大小和一台四人份的咖啡機差不多。



個人最喜歡這台磨豆機的地方,在於機器本體的馬達和磨豆槽是可分離的,對於每次磨完豆都會清理殘渣的我來說,能夠拆下來洗 (它也是 dishwasher safe) 這點是最棒的。



磨豆槽本身也是可以拆的 (塑膠杯上還有標記如何裝回去),從照片上可以看只有槽的底部和刀片是金屬。刀片周圍黑色的塑膠框正是所謂的 chamber maid cleaning system,可以用手轉動,在清理時將多餘的咖啡渣清除。但因為整個磨豆槽是可以清洗的,個人覺得是沒有必要的設計。不過在磨完豆後倒是發現這設計有好用的地方。



插上電後綠色的指示燈會亮,可以選擇磨的粗細 (coarse - fine),如果是一般濾紙的咖啡機,選擇 medium 就可以了。杯數可以選擇 4-12 杯,不過選擇杯數只是調整磨豆的時間,咖啡豆的量必須自己調整 (說明書有寫 4 cup = 3 tablespoons)。總和來說,機器即是用粗細和杯數來控制磨的時間。如果懶得用量匙,磨豆槽的一側有 12 杯 max fill 的標線,一次就多磨些囉。



來試磨看看,放了約 6 杯份量的豆子。裝置好插上電後,上蓋的按鈕按下去刀片即開始動作。不過這畢竟是台便宜的機器,要等磨好機器停了手才能從按鈕鬆開 (正如其他陽春型的刀片磨豆機,手一鬆開機器就停了)。



磨出來的效果還不錯,就是一般刀片型磨豆機的水準,因為刀片轉動而翻到表面的顆粒會粗些,刀片附近的則會比較細。前面提到的 chamber maid cleaning system 這裡就很好用了,將磨好的咖啡粉倒進貯存罐後,將黑色塑膠框轉幾圈,因靜電而吸附在磨豆槽的咖啡粉大部份會被刮下來,就不會浪費了。

總括來說,即使加上了依磨豆時間來調整粗細的設計,這仍然是台刀片式的磨豆機,磨出來的品質自然不能和電動的 burr grinder (磨式的磨豆機) 相提並論。但才 $16.5 的價格,磨豆槽還能拆下來清洗 (舊型的刀片式只能用擦的、burr grinder 大概得把機器拆了呵),算是相當划算的投資。

read more
Blogger Template by Clair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