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15, 2012

[紐約] 來自比佛利山的 Sprinkles Cupcakes



之前在南加念書時便久聞 Sprinkles Cupcakes 這間有名的杯子蛋糕店,只是 Beverly Hills 實在不太順路,到畢業之前都沒有機會去。直到讀了網友 Spa 分享在芝加哥分店的介紹,上網一查才知道這間杯子蛋糕店在全美多處已開了分店,也包括紐約。

Sprinkles Cupcakes 應可以說是近年來造成杯子蛋糕風潮的始祖之一 (當然另一間來自紐約的 Magnolia Bakery 也因為某影集的拉檯而聲名大噪),創始人 Candace Nelson 還被應邀到 Food Network 節目 Cupcake Wars 擔任評審。



紐約的分店在 Midtown East,店面不大,挑高的落地窗上裝飾著他們招牌的彩色鈕扣,帶有點奇幻的風格。



店內的佈置倒是簡單大方,一個個杯子蛋糕,用木紋材質的蛋糕架承裝,可愛的模樣很想讓人多買幾個回家啊。這裡每天販售十幾種不同的口味,可以請店員幫忙介紹。



或者直接上官網查,每天賣的蛋糕口味會有些許不同。滑鼠游標經過蛋糕名稱會有蛋糕的簡短介紹 (蛋糕體和塗在上面的 frosting 種類),按下連結則會有該蛋糕的專屬頁面和稍微詳細的介紹。

每個月還會有 3-4 種限定口味,限定期間一週到一個月不等,很適合我這種對限定商品很沒抵抗力的人...



只買一個 ($3.5 含稅) 會直接用牛皮紙袋裝,多個才會用盒子。他們木頭的刀叉也很可愛呢 (官網說紙和餐具都是用再生材料做的)。



Almond dark chocolate 口味。正中央正是那著名的巧克力鈕扣。



中間對開之後是這樣。杏仁口味的蛋糕體本身蠻溼潤,有 almond extract 的香味,也吃得出裡面有杏仁碎片。frosting 是 bittersweet chocolate 口味,巧克力味道濃郁,但還是有杯子蛋糕通有的過份甜膩的感覺。





Brown sugar praline 口味。蛋糕體是我很喜歡的焦糖口味,frosting 不用說,當然是 brown sugar 配上 praline 囉 (praline 是核果和焦糖混合後做成的小零嘴)。

杯子蛋糕是我個人蠻愛的甜點,甜度淡的蛋糕體加上濃厚且甜死人不償命的 frosting 正是絕配。這樣的甜度對不嗜甜食的人可能有點高,建議可以先買一個來試試,杯子蛋糕千變萬化的口味組合可是很迷人的。

買回來的杯子蛋糕記得最好當天就食用完畢,隔夜的蛋糕體會很明顯地變乾。


檢視較大的地圖

Sprinkles Cupcakes 的位置在 Midtown East,地址是 780 Lexington Ave, New York, NY 10065。最近的地鐵站是綠色的 4 5 6 號線或黃色的 N Q R 線,在 Lexington Av - 59 St 站下車,出站後往北走兩個路口,很容易找到。或是乘淺綠色的 F 線,在 Lexington Av - 63 St 站下車也很近。附近明顯的地標是著名的 Bloomingdales 百貨公司,就在它斜對面。

read more

Monday, April 9, 2012

[日本] 2011/12 年末年始東京: 元旦去看 Tokyo Sky Tree

繼 12/31 晚上到東京,臨時起意的「一個人的增上寺跨年」之後,對於元旦這天要上哪去還沒有特別地計畫。即使再喜歡日本的晨間節目,總覺得這三天兩夜旅行唯一的全天不該浪費掉。無巧不巧電視正在播 Tokyo Sky Tree 的特集,就跑一趟看看吧。


Tokyo Sky Tree (現譯做: 東京晴空塔) 是東京新建的電視塔,兩層展望台的設計和東京鐵塔其實有點像,從設計到建造完成一直很受到矚目。即使今年的 5 月 22 日才正式開幕 (非預約的當日券要等到 7 月 11 日),這個可望成為新地標的名詞已不斷在各種媒體出現。



這個新聞特集很有趣,叫「東京スカイツリー百景」,介紹如何看到 Sky Tree 各種不同的面貌,如金色的 Sky Tree、粉紅色的 Sky Tree、和水陸交通一同入鏡的 Sky Tree、和淺草寺一同入鏡的 Sky Tree 等。其實這些景觀得在一天某個特地時間、特定地點才有辦法達成 (通常是一大早或是傍晚,非大陽直射的時候)。對我來說,臨時想要拍這些景象似乎也太晚了,挑其中的景點實地想像一下倒是可行。


隅田公園就在傳統的觀光景點淺草寺附近、隅田川旁邊,從大塜出發搭山手線到上野、轉 Metro 銀座線到淺草站下車。十年前第一次遊東京以來就沒有再到過這一帶了,趁這個機會正好能重溫一下當時的情景。



從隅田公園 Tokyo Sky Tree 的方向看,的確很容易讓 Sky Tree 和 Asahi 大樓 (アサヒビールタワー) 同時入鏡。不過要讓 Sky Tree 的倒影呈現在 Asahi 大樓上,恐怕真要天時地利才有辦法吧。


還是到鐵塔附近去看看吧! 乘東武伊勢崎線坐一站就可到 (其實這個距離走路十幾分鐘就到了吧)。



從月台上看很壯觀呢。



一出業平橋車站 (現在改叫做 とうきょうスカイツリー 東京睛空塔 站了),有一張周邊的導覽地圖可以參考。沿著與河平行的浅草通り,過了西十間橋、十間橋,可以找到電視上提到的柳島橋 (注意別走錯方向,反方向就回去淺草了)。其實西十間橋和十間橋上都有不少遊客在拍照,基本上就是離得越遠越能拍到 Sky Tree 的倒影。



西十間橋上拍的 Sky Tree。基本上看不出什麼倒影。



柳島橋旁有一個天橋,上去後幾乎可以看到整個 Sky Tree 的倒影了,可惜相機沒法將整個畫面拍攝下來。這裡距離業平橋車站大概要走 15 分鐘吧,走到這裡遊客已經少很多了。




走這麼多路,實在是餓了。回程路上在 7-Eleven 買了炸雞和 AKB48 廣告的咖啡飲料解饞 (兼暖手)。



這邊也是看得到 Sky Tree 的喔。


read more

Saturday, March 31, 2012

[食譜] chocolate mousse 巧克力慕斯

還記得我之前做過「仿的」巧克力慕斯嗎? 雖然豆腐做的慕斯很好吃,巧克力和大豆的味道也很搭,但我總想找個機會做做看真正的慕斯。一方面巧克力慕斯平常不容易吃到,一般除了手工蛋糕店有賣之外,大概就是在高級餐廳吃到飽才會有;另一方面做法似乎蠻複雜,成功的話會很有成就感。

二月份 Food Network 網站有巧克力的專題 (情人節嘛),看到了 chocolate mousse 的食譜,再加上最近手邊剛好有用不完的鮮奶油,就二話不說開始做啦~ 實際做起來很簡單,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

首先將 3/4 杯鮮奶油 (whipping cream) 攪打起泡成 soft peak (中文大概叫溼性發泡),置於冰箱冷藏備用。



將 6 oz 的 dark chocolate (或 semi-sweet 如果想甜一點的話) 隔水加熱熔化備用。



另取一個大碗,將一個全蛋、兩個蛋黃 (我冰箱只剩兩顆雞蛋,所以我用兩顆全蛋),加入 1/6 杯的白糖 (原食譜用 1/3 杯,我減半) 和一小撮鹽 ,同樣以隔水加熱的方式以電動打蛋器攪打成如絲稠般的質感 (其實就和做 tiramisu 類似,隔水加熱的蛋在攪打到某一程度會突然變成濃稠且顏色較白),約十分鐘。



即溶咖啡 1 小匙以少許溫水溶解後加入蛋糊中拌勻,再分兩、三次地將熔化巧克力拌入,小心輕拌以免消泡。再以同樣方法將發泡鮮奶油拌入即成。將做好的慕斯分裝至想要的容器中,置於冰箱冷藏至少一小時後即可回嚐。

試吃: 由照片可以看出來,質感跟外面賣的慕斯一樣! 真是大成功! 巧克力的濃度很夠,而且糖減半以後的甜度剛好,只是我一個人可能要好一陣子才吃得完哈哈~



read more

Monday, March 26, 2012

[食譜] Immersion blender + LC 鍋 做蔬菜濃湯



圖為 winter squash soup,我在起鍋前加了點培根增味。

乍暖還寒的時節,有時天氣突然冷下來會很想喝個湯,喜歡喝濃湯的我又覺得常常用奶油炒麵粉 (roux) 不太健康,這時以根莖類或纖維素高的蔬菜為底做成的濃湯就很適合,脂肪量較低且有飽足感。更重要地,蔬菜濃湯很適合分裝冷凍,沒時間做湯時就拿出一份煮滾即可。

這類蔬菜濃湯的做法其實蠻固定的,首先將辛香植物 (洋蔥、紅蔥 shallots、或韮蔥 leeks) 炒香,再加入主題的蔬菜 (常用的如南瓜、紅蘿蔔、豌豆、青花菜等) 和高湯,燉煮至材料熟透再用果汁機或手持攪拌器 immersion blender 打成濃湯即成。起鍋前可以加點鮮奶油、或是火腿、培根等增添風味。

Winter squash soup 是我很喜歡做的湯,這也是 Food Network 名廚 Ina Garten 有名的食譜 (連結) 之一。以清甜的 butternut squash 為底,加上風味濃郁的南瓜,這道湯很適合搭配肉類的晚餐,或是配麵包、三明治當做主食。我把它的原食譜稍做調整,減少南瓜的量,省去了最後的 half-and-half,最後成品味道還是很棒且更為清爽。

材料:



洋蔥 兩顆
植物油和奶油 各一大匙
butternut squash 一磅半 (大約是一個去皮後的份量,我在 Trader Joe's 找到切好包裝好的)
南瓜泥 pumpkin puree 半罐 (大約是 210 g)
雞高湯 (chicken stock 或 chicken broth 隨喜好,最好選低鹽,市面上的含鹽高湯多較鹹) 3 杯
鹽、胡椒 適量

做法:



洋蔥切丁,中小火以植物油和奶油炒香至半透明狀,約 5 分鐘。



加入 butternut squash,南瓜泥、雞高湯,拌勻後加蓋以小火煮約 20 分鐘,直到 butternut squash 軟爛。



罐頭裝的南瓜泥比自己烤南瓜再取果肉要來得方便許多,尤其是美國常見的 sugarpie pumpkins (就是萬聖節燈籠的那種),帶有比較粗的纖維,料理前先得過篩網過濾才行。



最後用 immersion blender 將湯攪打至滑順沒有顆粒、加鹽、胡椒調味即成。我的習慣是攪打時將火先關了,一方面是避免靠近時突沸,另一方面也避免電線接近火源。攪打完後開火稍微再滾一下。沒有 immersion blender 也可以用果汁機代勞,但記得放到不燙時才攪打,攪打後的湯再倒回鍋中再加熱一次。



食用時可以搭配自製的麵包塊 croutons (將土司或喜歡的麵包切塊拌少許 油/奶油 用烤箱烤或平底鍋煎幾分鐘即成),我個人還喜歡加些培根或煮熟的雞胸肉,增加風味也多攝取些蛋白質。

如果蔬菜本身澱粉質不夠高,可以加一顆馬鈴薯下去加濃稠度。比如以玉米為底的濃湯 (還可以很時髦地叫它的法國名字 corn vichyssoise)。



和 winter squash soup 幾乎相同的材料,只是蔬菜換成玉米,並加了一顆馬鈴薯 (一般的 russet potatoes 即可)。有些食譜會把洋蔥換成韮蔥 leeks。



重要的是玉米最好是買新鮮帶梗的,玉米切下後梗上留著的白色汁液正是精華所在。



別忘了將梗一起放進去煮。



用 immersion blender 攪打後會像這樣,加了玉米梗的湯鮮甜地讓人意外,不過玉米的纖維較粗,攪打仍會有些許沙沙的口感,如果要請客或為了特別場合的話,建議用篩網過濾過,賣相會很像高級餐廳的玉米濃湯。

read more

Monday, March 19, 2012

[日本] 2011/12 年末年始東京: 一個人的增上寺跨年


每年都會利用回台度假的機會,在東京轉機時順道在日本遊覽一下。年底的假期很不幸地一直到十一月底才和老闆敲定,機票變得很不好訂,而且聖誕節前和新年後是最貴的 (我猜和日本人返鄉過聖誕和新年有關)。最後只有 12/30 的飛機到東京,1/2 早上飛台北這兩段較便宜,因此完整的全天只有很多店舖都不開的一月一日。


12/31 的飯店也很不好訂,東橫 Inn 在山手線上的各間分店幾乎都沒有單人房了 (很可惜沒有訂到去年住的品川大井町 [心得點此] 這間),最後訂的是東橫 Inn 大塜北口二。


入境日本之後,習慣性地買了京成電鐵的票往上野移動,時差影響下半夢半醒地心血來潮日暮里轉車 (就不用走一大段路去 JR 上野站了),只是沒料到京成電鐵的車票是沒法直接出站轉車的,只好硬著頭皮跟站務員換了 JR 的車票,還好我還想起了歌手大塜愛的名字怎麼講,沒有當場楞在那邊。


JR 大塜站附近不算特別熱鬧,路邊似乎也有些特種營業的人走動,但生活機能還是蠻不錯。一出車站就有一間生意很好的星巴克,飯店附近有一間 Family Mart、一間松屋、兩間速食店 (麥當勞和摩斯),還有一間稍具規模 、24小時營業的書店。



每間東橫 Inn 的單人房的配置應該都是這樣,最棒的設計還是床下有足夠放進行李箱的空間。不過這時最大的難題,是生理時鐘在清晨五點半的我,如何避免床的誘惑,而能消磨幾個小時的時間。最後決定先去填飽肚子,如果不太累,就去增上寺附近瞧瞧,或是就在飯店看電視跨年。



決定來這邊碰碰運氣,一直很想來造訪的拉麵街 (東京ラーメンストリート),位於 JR 東京車站的八重洲口。到了地下室倒抽了口涼氣,大部份的店早就在八點鐘提早休息,只有兩家店開著,卻是大排長龍的景況。飢腸轆轆的我實在是無法再等了,還好從丸之內口出去後,Maruzen 書店對面的一排平價餐廳中,還有一家 なか卯 開著。



連車站內賣土產的東京銘品館都開始收攤的情況下,能馬上找到一間開的餐廳真的是萬幸啊 (和風牛丼+味噌湯)。


吃完飯大約九點半,是個去增上寺可能太早,又不願意就這麼回飯店看電視 (睡覺) 的尷尬時間。決定還是去增上寺好了,乘 JR 山手線到濱松町,出了車站往東京鐵塔的方向 (或跟著人群) 走就會到。



增上寺真是人山人海啊,不過應該遠不如紐約 Times Square 來得可怕,也許因為我是一個人,穿梭各處其實毫不費力。後來覺得不到十點鐘就到實在太早了,在攝氏三度加刺骨的寒風下得獨自站兩小時,而且連躲的地方都沒有。中途曾經出去寺外的 Famly Mart 買罐熱飲,但排隊結帳的人實在太多而作罷。



十一點過後,大部份的遊客都已站定,領到透明氣球的也就位 (也常聽到失手讓氣球飛上天的惋惜聲)。現場的氣氛從十一點半起東京鐵塔熄燈時開始沸騰,直到最後的倒數計時到達頂點。



我把倒數計時的片段拍成影片了 (可能因為實在太想睡了,竟沒注意相機不小心拿成直立的,轉成 Youtube video 畫面變得很小...),可以三不五時拿來回味一下。倒數計時後,增上寺周邊其實還有多民俗活動,參與的本地和外國遊客也很多,不過我實在睏到撐不下去了,只好回旅館就寢,不過一路上心裡仍是充滿興奮。


經過這次的增上寺經驗,我應該還是不會去 Times Square 挑戰吧。


read more

Thursday, March 15, 2012

[紐約] 位於哈林區的 Jin "仁" Ramen



這間拉麵店 Jin "仁" Ramen 的資訊是從噗友間對話得知,在 yelp 上的評價也不錯。星期五下班後決定和在哥倫比亞大學念書的同學直接約在餐廳見面。



店面的外觀。七點半到時是客滿的,不過前面只有一組內用和一組外帶的客人,所以不到五分鐘就輪到我們。





店內以拉麵店來說算是蠻寬敞的,落地窗旁是兩張搭配高腳椅的桌子、靠裡邊則是一般兩人或四人座的桌子、面對著廚房的吧台還有一整排座位。服務很美式,態度蠻親切週到,經常來詢問餐點如何及有何需要的地方。我和同學合點了日式炸雞塊 (Kara-Age) 當開胃菜,又各自點了一碗拉麵。



先上的開胃菜日式炸雞塊。炸的工夫和味道都不錯,不過和平常吃的日式炸雞塊不很像 (一般就是醬油、糖的味道),口味和炸皮反而有點像鹽酥雞。上面已經先撒了些七味辣椒粉,所以有點微辣。



同學點的豚骨拉麵 Tonkotsu ramen ($11) 多加兩片叉燒 Chashu pork ($2)。



我點了鹽味拉麵 Shio ramen ($10) 多加額外的筍乾 ($1)。

比較了一下兩者的湯頭,兩者的味道都不錯,豚骨的味道比較濃郁,鹽味因為是豬、雞混合的湯頭所以也比想像地要濃一些,和我原本希望的雞骨湯底有點差距。麵是細麵,煮得有點偏軟,個人喜歡細麵煮得硬些。叉燒和筍乾有明顯的料酒味,個人還蠻喜歡的。糖心蛋蛋黃的熟度很好,但不是很入味。我個人的整體評價是不算頂尖,但 above average。


檢視較大的地圖

不同於大部份的日式平價餐廳,這間店可以刷信用卡。Jin Ramen 的地址是 3183 Broadway (between Tiemann Pl & 125th St), New York, NY 10027。距離哥大校園大約 10 個 block 左右。乘地鐵 1 號線在 125 St 站下車,出站後馬上就可以看到。哥大附近似乎沒有類似的拉麵店,所以如果剛好在這一帶行動 (這裡離我平常出沒的地方實在有點遠),可以順道來打打牙祭。

read more

Tuesday, March 6, 2012

[紐約] Pasticceria Rocco 享用義式甜點 cannoli

看到 Food Network 名廚 Anne Burrell 在電視上示範 cannoli 的做法,讓我很想實際嚐嚐看這義式甜點的滋味。同時知道了原來 cannoli 的餅皮是用炸的 (我一直以為是用烤的),也打消了我在家自己試做的念頭。

這天下午活動的區域是在 Washington Square 附近,事先上網查了附近可能有賣 cannoli 的地方,發現了這間在 yelp 上評價還不錯的店 Pasticceria Rocco (官網)。





一進門就是好幾櫃的外帶甜點,從門口附近的餅乾類、到裡面的冷藏糕點類和義式冰淇淋,可以花點時間好好觀看一下。內用等候帶位的空間是在店的中間,站在牌子旁邊和服務生示意一下就會過來帶位。下午四點時分還算蠻忙碌的,內用座位大概坐了八成滿,而外帶的客人也蠻多。

入座後當然是點了 cannoli,外加一杯 decaf espresso。



Cannoli 是西西里島特有的甜點,做法是先將麵皮套在鐵管上炸成管狀的殼,再填充以 ricotta cheese 為基底的餡料而成。由於餡料的水份會把使麵皮軟化,好的 cannoli 應該是 filled to order (點了之後才現填充)。Pasticceria Rocco 有三種 cannoli 可以選擇,我點的是一般的 cannoli 加核果。

接待的服務生很有禮貌且耐心,除了再次確認我點的東西之外,也特別解釋他們 cannoli 餡料本身就有巧克力碎片,所以點核果的還是吃得到巧克力 (看來我是選對了)。餅皮非常脆,餡料則是非常充足,除了灌到從餅皮滿出來之外,連盤子上都擠了不少。這麼多的餡料,看來還是用叉子吃比較方便,帶有乳香的餡料配上奶油味的餅皮很搭,灑在上面的切碎開心果仁更增添了不同的滋味。雖然餡料不死甜,但一個人吃完整個還是讓我頭皮發麻,無糖的 decaf espresso 正好適合解膩。

cannoli $3.25 + decaf espresso $2.50 加稅加小費付了 $7.50。這間店可以刷卡。


檢視較大的地圖

Pasticceria Rocco 的地址: 243 Bleecker St (between Carmine St & Leroy St), New York, NY 10014。最方便的地鐵站是 W 4th St (A B C D E F M 等線都有停此站),從 6th Ave 出站,往小公園 (Father Demo Square) 的方向走,交叉的就是 Bleeker St。

天氣漸漸變暖了,如果還有胃口的話,也別忘了試試就在小公園旁的這間義式冰淇淋店 Grom,他們的開心果 gelato 非常讚 (可以參考這篇食記)。



read more

Sunday, February 19, 2012

[紐約] 「BIG♥NYC」到 Times Square 看心心

搬到紐約兩年多,去時代廣場 Times Square 的次數應該兩隻手數得完,最近卻很恰好地連兩個星期五晚上經過這裡。



我一直覺得 Times Square 有一種魅力,會讓人佇足很久,且不由自主地往更亮的地方走去。

這次會來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好友 BBKH 傳來的新聞網頁,Times Square 在二月份有一個「BIG♥NYC」的活動,展出由數百支 LED 燈管圍繞著巨型紅色心心的雕飾。



好久沒晚上來了,總覺得 Times Square 比上次來又亮上許多?



許多店家上方的廣告看板已經是高畫質影片。



這顆心心的位置在 Duffy Square (Broadway & 7th Ave @ 47th Street),明顯的地標就是販售當日百老匯折扣票的 tkts 售票亭。



根據看板上的說明,似乎只要將手碰觸旁邊基座的心形標誌上,雕飾內的紅色心心就會閃,越多人碰會閃得越快。不過當時附近的遊客都的三三兩兩的,實在沒機會證實。

爬上 Duffy Square 的階梯,Times Square 的繁華可以一覽無遺,紅色心心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也特別醒目。



站在階梯頂上,忍不住拿相機拍了一段短片,記錄看到這炫麗街景的興奮。



這個「BIG♥NYC」的活動,今年是第四次舉辦,展出的日期到 2 月 29 日。到 Times Square 的地鐵很多,紅色的 1、2、3 號線,黃色的 N、Q、R 線,紫色的 7 號線都有到 (還有一條只在 Times Square 和 Grand Central 間來回的 S Shuttle 線也可以坐)。我個人喜歡坐 N、Q、R 線到 49 街下車,這樣一出站就是 Duffy Square 附近,晚上從這站出來聲光效果的震憾會很大,這站距離許多百老匯劇院很近,著名的 Rockefeller Center 也僅是一個 block 之遙。

read more
Blogger Template by Clair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