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31, 2012

[食譜] chocolate mousse 巧克力慕斯

還記得我之前做過「仿的」巧克力慕斯嗎? 雖然豆腐做的慕斯很好吃,巧克力和大豆的味道也很搭,但我總想找個機會做做看真正的慕斯。一方面巧克力慕斯平常不容易吃到,一般除了手工蛋糕店有賣之外,大概就是在高級餐廳吃到飽才會有;另一方面做法似乎蠻複雜,成功的話會很有成就感。

二月份 Food Network 網站有巧克力的專題 (情人節嘛),看到了 chocolate mousse 的食譜,再加上最近手邊剛好有用不完的鮮奶油,就二話不說開始做啦~ 實際做起來很簡單,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

首先將 3/4 杯鮮奶油 (whipping cream) 攪打起泡成 soft peak (中文大概叫溼性發泡),置於冰箱冷藏備用。



將 6 oz 的 dark chocolate (或 semi-sweet 如果想甜一點的話) 隔水加熱熔化備用。



另取一個大碗,將一個全蛋、兩個蛋黃 (我冰箱只剩兩顆雞蛋,所以我用兩顆全蛋),加入 1/6 杯的白糖 (原食譜用 1/3 杯,我減半) 和一小撮鹽 ,同樣以隔水加熱的方式以電動打蛋器攪打成如絲稠般的質感 (其實就和做 tiramisu 類似,隔水加熱的蛋在攪打到某一程度會突然變成濃稠且顏色較白),約十分鐘。



即溶咖啡 1 小匙以少許溫水溶解後加入蛋糊中拌勻,再分兩、三次地將熔化巧克力拌入,小心輕拌以免消泡。再以同樣方法將發泡鮮奶油拌入即成。將做好的慕斯分裝至想要的容器中,置於冰箱冷藏至少一小時後即可回嚐。

試吃: 由照片可以看出來,質感跟外面賣的慕斯一樣! 真是大成功! 巧克力的濃度很夠,而且糖減半以後的甜度剛好,只是我一個人可能要好一陣子才吃得完哈哈~



3 comments:

Monday, March 26, 2012

[食譜] Immersion blender + LC 鍋 做蔬菜濃湯



圖為 winter squash soup,我在起鍋前加了點培根增味。

乍暖還寒的時節,有時天氣突然冷下來會很想喝個湯,喜歡喝濃湯的我又覺得常常用奶油炒麵粉 (roux) 不太健康,這時以根莖類或纖維素高的蔬菜為底做成的濃湯就很適合,脂肪量較低且有飽足感。更重要地,蔬菜濃湯很適合分裝冷凍,沒時間做湯時就拿出一份煮滾即可。

這類蔬菜濃湯的做法其實蠻固定的,首先將辛香植物 (洋蔥、紅蔥 shallots、或韮蔥 leeks) 炒香,再加入主題的蔬菜 (常用的如南瓜、紅蘿蔔、豌豆、青花菜等) 和高湯,燉煮至材料熟透再用果汁機或手持攪拌器 immersion blender 打成濃湯即成。起鍋前可以加點鮮奶油、或是火腿、培根等增添風味。

Winter squash soup 是我很喜歡做的湯,這也是 Food Network 名廚 Ina Garten 有名的食譜 (連結) 之一。以清甜的 butternut squash 為底,加上風味濃郁的南瓜,這道湯很適合搭配肉類的晚餐,或是配麵包、三明治當做主食。我把它的原食譜稍做調整,減少南瓜的量,省去了最後的 half-and-half,最後成品味道還是很棒且更為清爽。

材料:



洋蔥 兩顆
植物油和奶油 各一大匙
butternut squash 一磅半 (大約是一個去皮後的份量,我在 Trader Joe's 找到切好包裝好的)
南瓜泥 pumpkin puree 半罐 (大約是 210 g)
雞高湯 (chicken stock 或 chicken broth 隨喜好,最好選低鹽,市面上的含鹽高湯多較鹹) 3 杯
鹽、胡椒 適量

做法:



洋蔥切丁,中小火以植物油和奶油炒香至半透明狀,約 5 分鐘。



加入 butternut squash,南瓜泥、雞高湯,拌勻後加蓋以小火煮約 20 分鐘,直到 butternut squash 軟爛。



罐頭裝的南瓜泥比自己烤南瓜再取果肉要來得方便許多,尤其是美國常見的 sugarpie pumpkins (就是萬聖節燈籠的那種),帶有比較粗的纖維,料理前先得過篩網過濾才行。



最後用 immersion blender 將湯攪打至滑順沒有顆粒、加鹽、胡椒調味即成。我的習慣是攪打時將火先關了,一方面是避免靠近時突沸,另一方面也避免電線接近火源。攪打完後開火稍微再滾一下。沒有 immersion blender 也可以用果汁機代勞,但記得放到不燙時才攪打,攪打後的湯再倒回鍋中再加熱一次。



食用時可以搭配自製的麵包塊 croutons (將土司或喜歡的麵包切塊拌少許 油/奶油 用烤箱烤或平底鍋煎幾分鐘即成),我個人還喜歡加些培根或煮熟的雞胸肉,增加風味也多攝取些蛋白質。

如果蔬菜本身澱粉質不夠高,可以加一顆馬鈴薯下去加濃稠度。比如以玉米為底的濃湯 (還可以很時髦地叫它的法國名字 corn vichyssoise)。



和 winter squash soup 幾乎相同的材料,只是蔬菜換成玉米,並加了一顆馬鈴薯 (一般的 russet potatoes 即可)。有些食譜會把洋蔥換成韮蔥 leeks。



重要的是玉米最好是買新鮮帶梗的,玉米切下後梗上留著的白色汁液正是精華所在。



別忘了將梗一起放進去煮。



用 immersion blender 攪打後會像這樣,加了玉米梗的湯鮮甜地讓人意外,不過玉米的纖維較粗,攪打仍會有些許沙沙的口感,如果要請客或為了特別場合的話,建議用篩網過濾過,賣相會很像高級餐廳的玉米濃湯。

2 comments:

Monday, March 19, 2012

[日本] 2011/12 年末年始東京: 一個人的增上寺跨年


每年都會利用回台度假的機會,在東京轉機時順道在日本遊覽一下。年底的假期很不幸地一直到十一月底才和老闆敲定,機票變得很不好訂,而且聖誕節前和新年後是最貴的 (我猜和日本人返鄉過聖誕和新年有關)。最後只有 12/30 的飛機到東京,1/2 早上飛台北這兩段較便宜,因此完整的全天只有很多店舖都不開的一月一日。


12/31 的飯店也很不好訂,東橫 Inn 在山手線上的各間分店幾乎都沒有單人房了 (很可惜沒有訂到去年住的品川大井町 [心得點此] 這間),最後訂的是東橫 Inn 大塜北口二。


入境日本之後,習慣性地買了京成電鐵的票往上野移動,時差影響下半夢半醒地心血來潮日暮里轉車 (就不用走一大段路去 JR 上野站了),只是沒料到京成電鐵的車票是沒法直接出站轉車的,只好硬著頭皮跟站務員換了 JR 的車票,還好我還想起了歌手大塜愛的名字怎麼講,沒有當場楞在那邊。


JR 大塜站附近不算特別熱鬧,路邊似乎也有些特種營業的人走動,但生活機能還是蠻不錯。一出車站就有一間生意很好的星巴克,飯店附近有一間 Family Mart、一間松屋、兩間速食店 (麥當勞和摩斯),還有一間稍具規模 、24小時營業的書店。



每間東橫 Inn 的單人房的配置應該都是這樣,最棒的設計還是床下有足夠放進行李箱的空間。不過這時最大的難題,是生理時鐘在清晨五點半的我,如何避免床的誘惑,而能消磨幾個小時的時間。最後決定先去填飽肚子,如果不太累,就去增上寺附近瞧瞧,或是就在飯店看電視跨年。



決定來這邊碰碰運氣,一直很想來造訪的拉麵街 (東京ラーメンストリート),位於 JR 東京車站的八重洲口。到了地下室倒抽了口涼氣,大部份的店早就在八點鐘提早休息,只有兩家店開著,卻是大排長龍的景況。飢腸轆轆的我實在是無法再等了,還好從丸之內口出去後,Maruzen 書店對面的一排平價餐廳中,還有一家 なか卯 開著。



連車站內賣土產的東京銘品館都開始收攤的情況下,能馬上找到一間開的餐廳真的是萬幸啊 (和風牛丼+味噌湯)。


吃完飯大約九點半,是個去增上寺可能太早,又不願意就這麼回飯店看電視 (睡覺) 的尷尬時間。決定還是去增上寺好了,乘 JR 山手線到濱松町,出了車站往東京鐵塔的方向 (或跟著人群) 走就會到。



增上寺真是人山人海啊,不過應該遠不如紐約 Times Square 來得可怕,也許因為我是一個人,穿梭各處其實毫不費力。後來覺得不到十點鐘就到實在太早了,在攝氏三度加刺骨的寒風下得獨自站兩小時,而且連躲的地方都沒有。中途曾經出去寺外的 Famly Mart 買罐熱飲,但排隊結帳的人實在太多而作罷。



十一點過後,大部份的遊客都已站定,領到透明氣球的也就位 (也常聽到失手讓氣球飛上天的惋惜聲)。現場的氣氛從十一點半起東京鐵塔熄燈時開始沸騰,直到最後的倒數計時到達頂點。



我把倒數計時的片段拍成影片了 (可能因為實在太想睡了,竟沒注意相機不小心拿成直立的,轉成 Youtube video 畫面變得很小...),可以三不五時拿來回味一下。倒數計時後,增上寺周邊其實還有多民俗活動,參與的本地和外國遊客也很多,不過我實在睏到撐不下去了,只好回旅館就寢,不過一路上心裡仍是充滿興奮。


經過這次的增上寺經驗,我應該還是不會去 Times Square 挑戰吧。


0 comments:

Thursday, March 15, 2012

[紐約] 位於哈林區的 Jin "仁" Ramen



這間拉麵店 Jin "仁" Ramen 的資訊是從噗友間對話得知,在 yelp 上的評價也不錯。星期五下班後決定和在哥倫比亞大學念書的同學直接約在餐廳見面。



店面的外觀。七點半到時是客滿的,不過前面只有一組內用和一組外帶的客人,所以不到五分鐘就輪到我們。





店內以拉麵店來說算是蠻寬敞的,落地窗旁是兩張搭配高腳椅的桌子、靠裡邊則是一般兩人或四人座的桌子、面對著廚房的吧台還有一整排座位。服務很美式,態度蠻親切週到,經常來詢問餐點如何及有何需要的地方。我和同學合點了日式炸雞塊 (Kara-Age) 當開胃菜,又各自點了一碗拉麵。



先上的開胃菜日式炸雞塊。炸的工夫和味道都不錯,不過和平常吃的日式炸雞塊不很像 (一般就是醬油、糖的味道),口味和炸皮反而有點像鹽酥雞。上面已經先撒了些七味辣椒粉,所以有點微辣。



同學點的豚骨拉麵 Tonkotsu ramen ($11) 多加兩片叉燒 Chashu pork ($2)。



我點了鹽味拉麵 Shio ramen ($10) 多加額外的筍乾 ($1)。

比較了一下兩者的湯頭,兩者的味道都不錯,豚骨的味道比較濃郁,鹽味因為是豬、雞混合的湯頭所以也比想像地要濃一些,和我原本希望的雞骨湯底有點差距。麵是細麵,煮得有點偏軟,個人喜歡細麵煮得硬些。叉燒和筍乾有明顯的料酒味,個人還蠻喜歡的。糖心蛋蛋黃的熟度很好,但不是很入味。我個人的整體評價是不算頂尖,但 above average。


檢視較大的地圖

不同於大部份的日式平價餐廳,這間店可以刷信用卡。Jin Ramen 的地址是 3183 Broadway (between Tiemann Pl & 125th St), New York, NY 10027。距離哥大校園大約 10 個 block 左右。乘地鐵 1 號線在 125 St 站下車,出站後馬上就可以看到。哥大附近似乎沒有類似的拉麵店,所以如果剛好在這一帶行動 (這裡離我平常出沒的地方實在有點遠),可以順道來打打牙祭。

0 comments:

Tuesday, March 6, 2012

[紐約] Pasticceria Rocco 享用義式甜點 cannoli

看到 Food Network 名廚 Anne Burrell 在電視上示範 cannoli 的做法,讓我很想實際嚐嚐看這義式甜點的滋味。同時知道了原來 cannoli 的餅皮是用炸的 (我一直以為是用烤的),也打消了我在家自己試做的念頭。

這天下午活動的區域是在 Washington Square 附近,事先上網查了附近可能有賣 cannoli 的地方,發現了這間在 yelp 上評價還不錯的店 Pasticceria Rocco (官網)。





一進門就是好幾櫃的外帶甜點,從門口附近的餅乾類、到裡面的冷藏糕點類和義式冰淇淋,可以花點時間好好觀看一下。內用等候帶位的空間是在店的中間,站在牌子旁邊和服務生示意一下就會過來帶位。下午四點時分還算蠻忙碌的,內用座位大概坐了八成滿,而外帶的客人也蠻多。

入座後當然是點了 cannoli,外加一杯 decaf espresso。



Cannoli 是西西里島特有的甜點,做法是先將麵皮套在鐵管上炸成管狀的殼,再填充以 ricotta cheese 為基底的餡料而成。由於餡料的水份會把使麵皮軟化,好的 cannoli 應該是 filled to order (點了之後才現填充)。Pasticceria Rocco 有三種 cannoli 可以選擇,我點的是一般的 cannoli 加核果。

接待的服務生很有禮貌且耐心,除了再次確認我點的東西之外,也特別解釋他們 cannoli 餡料本身就有巧克力碎片,所以點核果的還是吃得到巧克力 (看來我是選對了)。餅皮非常脆,餡料則是非常充足,除了灌到從餅皮滿出來之外,連盤子上都擠了不少。這麼多的餡料,看來還是用叉子吃比較方便,帶有乳香的餡料配上奶油味的餅皮很搭,灑在上面的切碎開心果仁更增添了不同的滋味。雖然餡料不死甜,但一個人吃完整個還是讓我頭皮發麻,無糖的 decaf espresso 正好適合解膩。

cannoli $3.25 + decaf espresso $2.50 加稅加小費付了 $7.50。這間店可以刷卡。


檢視較大的地圖

Pasticceria Rocco 的地址: 243 Bleecker St (between Carmine St & Leroy St), New York, NY 10014。最方便的地鐵站是 W 4th St (A B C D E F M 等線都有停此站),從 6th Ave 出站,往小公園 (Father Demo Square) 的方向走,交叉的就是 Bleeker St。

天氣漸漸變暖了,如果還有胃口的話,也別忘了試試就在小公園旁的這間義式冰淇淋店 Grom,他們的開心果 gelato 非常讚 (可以參考這篇食記)。



4 comments:

Blogger Template by Clair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