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2, 2011

[食譜] 不用烤的「蛋糕」icebox cake

實驗室同事生日,本來想烤個什麼甜點慶祝的,但剛好遇上公寓瓦斯漏氣等待電力公司來修的情況,連著兩個禮拜都沒有瓦斯可用,只好退而求其次,來做這個有「cake」字樣,卻不需要烤箱的「蛋糕」- icebox cake。

icebox cake 最早是用納比斯克(Nabisco) 的這款巧克力餅乾 (chocolate wafers) 和打發鮮奶油交互堆疊而成。放進冰箱 (名稱中"icebox"的來源) 冰隔夜,餅乾會吸收打發鮮奶油的溼氣而變軟成為類似蛋糕的口感 (聽起來和提拉米蘇的原理是不是很像呢? 提拉米蘇是手指餅乾 (lady fingers) 浸過有酒味的咖啡、再吸收 zabaglione 蛋糊的溼氣而變得像蛋糕一樣)。

這個食譜是參考 Food Network 名廚 Ina Garten 的「mocha chocolate icebox cake」再稍加調整。當時在節目上看到時,就把它列入非試做不可的名單中,因為實在太簡單了。網站讀者的評語也多是讚不絕口。

以下是我使用的材料 (基本上是 Ina Garten 用的主材料份量減半,並調整甜度):



- heavy cream 一杯
- mascarpone cheese 6 ounce (一般美國超市賣的包裝是 8 ounce,剩下的 2 盎司若沒別的用處,就全下吧。mascarpone 除了甜點外,也可以代替 sour cream 加在蔬菜濃湯如青豆、南瓜濃湯來增加濃密的口感。)
- 白糖 1 湯匙
- 咖啡利口酒 (如 Kahlua) 2 湯匙 (我手上沒有,就用 dark rum 代替)
- 無糖可可粉 1 湯匙
- espresso powder 1/2 茶匙 (這在台灣可能比較不容易找到,建議可以用 Starbucks 的 VIA 一包代替。如果用一般即溶咖啡的話,先取少量液體確定完全溶解後再混入)
- 香草精 vanilla extract 1/2 茶匙
- chocolate chip cookies (選用自己喜歡的巧克力碎片餅乾,因為各品牌餅乾大小不盡相同,就買個一包吧)

做法:

在鋼盆或大碗中,混合鮮奶油、mascarpone cheese、糖、利口酒、可可粉、咖啡粉及香草精,並以電動打蛋器先以低速再調高轉速打至乾性發泡 (firm peaks)。



打發後的 mocha whipped cream,打蛋器上的鮮奶油呈直立狀 (基本上打發到開始覺得有阻力就差不多可以停了)。



原本 Ina Garten 用的是 8 吋的 springform pan (也就是底和側面鐵圈可以分離的那種,這樣蛋糕就不用倒扣),我用的是一般 4-cup 的玻璃保鮮盒,先在裡面鋪一層保鮮膜,方便之後脫模。最底層鋪上一層巧克力碎片餅乾,空隙的部份可以稍微把餅乾弄成小片填滿,不需要填得很完全,到時看不出來。接著再鋪一層 mocha whipped cream,盡量抹平。重複 餅乾+cream 的動作一直到頂為止 (我總共鋪了三層),最上面那層是摩卡鮮奶油。





最上層覆蓋上保鮮膜後 (保鮮膜要接觸摩卡鮮奶油),蓋上盒蓋,在冰箱中冷藏隔夜。



這是第二天從保鮮盒拿出來的樣子。最底下不太好看的是沒收好的保鮮膜,但隱約可看出一層 mocha whipped cream 一層餅乾的樣子。事前有和大家說這熱量不低,請大家嚐嚐味道就好,於是切得很小塊。沒想到所有人吃完都來要第二塊! (笑)

摩卡鮮奶油還有剩一些,我自己拿了個葡萄酒杯,做成了 parfait 自己在家享用。



巧克力碎片餅乾因為吸收了摩卡鮮奶油的水份已經完全吃不出餅乾的感覺,摩卡鮮奶油因為甜度調低雖略帶苦澀,但咖啡味更顯突出,與本身甜度就高的餅乾搭配剛剛好。這道甜點必須事先做,所以很適合晚餐聚會或 potluck 用,而且保證聚會結束很多人會來跟你要食譜 (笑)。

3 comments:

Monday, September 5, 2011

[紐約] '11 US Open 勞動節觀賽

九月五日勞動節三天連假的最後一天,兩位從費城來的朋友找我一起去看美網。從學生時代就很喜歡美網的氣氛 (除了看轉播必須克服和美東日夜顛倒的時差),去年終於能如願以償地看了男女八強晚場的比賽 (當時是 Wozniaki vs Cibulkova 和 Federer vs Soderling),今年朋友邀約在勞動節看日場的比賽自是不能錯過。



我們買的是 Grounds Admission,能看所有除了 Arthur Ashe Stadium 場地以外的比賽,勞動節是有售 Grounds Admission 的最後一天,之後賣的都是有劃位的票了。

十一點開打的比賽,朋友們決定十點鐘一開門就去 Louis Armstrong 球場佔位子。阿姆斯壯球場只有底線兩側是有劃位的,邊線兩側的座位都是 first come first serve,也難怪許多人一早就來佔位。也許是勞動節的關係,阿姆斯壯球場排出的陣容毫不比艾許球場遜色,第一場是眼鏡哥 Tipsarevic 對上有蚊子稱號的 Ferrero,第二場竟是新科球王 Djokovic 對上年輕新秀 Dolgopolov。



才十點半,Armstrong 球場的非劃位席已經半滿了 (以前沒特別注意,原來底線比邊線要粗很多,所以底線附近的球沒事別挑戰哈)。



今天相片照得不多,不過還是分享一下幾張比較清楚的。Tipsarevic 和 Ferrero 在熱身前猜銅板決正先發和場地。

比賽大部份時間是呈現拉鋸,但其實 Ferrero 對於 Tipsarevic 的發球局沒什麼辦法破解,反倒是擊球較為弱勢的 Ferrero 多得靠經驗扳平。也許是因為前世界第一、觀眾比較熟悉的關係,整場比賽觀眾似乎比較偏向 Ferrero 這邊,尤其他拿下第二盤後簡直是歡聲雷動,第三盤一開始情勢也有稍微轉向的趨勢。不過 Tipsarevic 的發球實在太過強勢,第三盤開始就採先發的 Ferrero 未能將比數拉開,便一直在無法取得絕對領先的情況下到比賽結束。兩位選手在這場比賽都有叫傷停,比較可惜的是,Ferrero 第四盤被破兩個發球局後似乎有點半放棄,接下來的兩次換邊都在主審喊「time」之前就先到球場就位了,也許是身體某部份不舒服不想再撐了吧。不過今年大半時間被傷病所擾的 Ferrero 在年過三十、又缺席大半球季的情況下還能打到十六強,也該恭喜他。



從 Armstrong 球場可以看到隔壁的 Arthur Ashe 球場。隨著比賽過程逐漸緊張,不少觀眾跑到最上層來看我們這邊的比賽了 (Schiavone 那邊打得不夠精彩?)



四盤勝的 Tipsarevic 在接受大會主持人訪問後,又接受另一家媒體的採訪 (有點像 Eurosport 的 Barbara Schett?)

第二場應該是今天前來 Armstrong 球場最主要的目的吧! 新料球王 Novak Djokovic 對上近來上升快速的 Alex Dolgopolov。



Djokovic 在熱身時練習發球。



Armstrong 球場幾乎是坐滿了,隔壁 Arthur Ashe 頂上觀看這邊比賽的人也更多 (小威: 哭哭)。這場比賽的氣氛很微妙,和去年看 Federer 比賽觀眾一面倒的感覺不一樣 (可憐的 Soderling) ,球王的高人氣和今年銳不可擋的連勝氣勢自然沒話說,但觀眾對名氣不高的 Dolgopolov 掌聲似乎更熱烈,第一盤頻頻擊出好球的他讓 Novak 有點施展不開來。整場比賽的最高潮應該就是第一盤的搶七了吧,兩邊互相僵持不下的情況實在人叫好。某一球 (7-7 還是 8-8?),Dolgopolov 網前一記小球壓線讓球王追趕不及,球王居然大喊出界要挑戰,此時突然噓聲四起,也是我第一次碰到球王被噓。挑戰結果這球當然是穩穩定壓在線上,沒有爭議。不過 Dolgopolov 多次拿下第一盤的機會都沒有掌握,就在連續失誤下以 14-16 坐收,此時全場氣氛幾乎沸騰。

我們只待到了第二盤結束,Dolgopolov 看來已經大勢已去,我們決定去幫謝淑薇加油了。





淑薇和雙打搭檔 Voskoboeva,十七號球場來看球的人不多,和兩位的休息區就那麼近呢。第一盤 Voskoboeva 的發球和底線擊球狀態不甚佳,許多好機會因無故失誤喪失。第二盤情況完全沒有好轉,淑薇在前排搶球的戰術屢被識破而被穿越,最後以懸殊比數落敗。輸球的兩人很快地收拾就離開球場了,可惜沒有要到簽名。贏球的第一種子因為觀眾本來就不太多,幾乎是所有人都簽了,還多少聊了兩句。Srebotnik 還說希望大家多多來看雙打啊 (沒辦法,Ashe 球場 Fish 和 Tsonga 正戰得難分難解呢)。

同時間第 11 球場是兩位美國新秀 Jack Sock 和前年擊敗過莎娃的 Melanie Oudin 兩人的混雙,這兩位搭檔似乎很受觀迎,11 號球場雖然小,但擠到水瀉不通,連場外都站了好幾排人觀看。

年紀大了,在大太陽下晒這麼久其實很耗體力的 (笑)。我們就在一路逛紀念品販賣部中結束了算是很超值的日間行程。

0 comments:

Blogger Template by Clairvo